面对逼仄的就业环境, “大学生卖菜”、“大学生卖猪肉”不断见诸报端,并引发社会关注。近日,在山东泰安头顶学士帽、脚蹬三轮车叫卖煎饼的“本科生煎饼哥”也成了媒体纷纷关注的对象。
煎饼创业:就业屡次受挫
在他的辅导员的眼里,身为班干部的杨于龙能吃苦,有想法,敢拼敢闯。但杨于龙的就业之路却充满坎坷。陆续换了几份工作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。
他想到了母亲的“绝活”——小米煎饼。“我是吃煎饼长大的,当时就是想这种大煎饼无任何食品添加剂,而且小米等谷物对一定的人群有一定的营养功能。”他说服了家人,开始了自己的摊卖煎饼之路。
煎饼创业:卖煎饼是为了将来创业
杨于龙说,山东煎饼很有名,在当地被当做主食。市场上大多是玉米煎饼,因为小米煎饼易碎难做,很多城里人想吃却买不到。他就在母亲手把手指导下,开始了做“中国最纯的小米煎饼”。初学时因为掌握不好力度,手常常被烫出大水泡。一个通宵也只能做60斤。
顾客习惯到“脸熟”的摊主那里去买,为“吆喝”自己的产品,杨于龙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学士帽,在三轮车一侧打出“本科生煎饼”的大招牌,宣传条幅上印着自己大学时的获奖证书,并免费让顾客品尝。“其实这样做是因为我做的煎饼是纯手工,不走大众路线,我想把产品宣传出去,打开市场。”杨于龙解释道。
“现在不少人打电话订货,可是我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,而且利润很薄,又没有创业资本,所以要实现开厂的梦想目前还很难。”杨于龙说,他的梦想就是将来能进行规模化生产,希望能有自己的品牌。但目前只想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。
煎饼创业:大学生卖煎饼值不值?
社会学者、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安锋表示,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,大学毕业生往往对工作有很高的期望值,很多人走入社会后会有严重的挫败感,暴露出适应能力差、眼高手低等诸多问题。杨于龙选择从底层做起无可厚非,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就应当鼓励。不管是卖猪肉,还是卖煎饼,都可以为今后积累社会经验,只要做得好,小事也能成大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