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创业
2000年,刘一明和王莉芳来到中原地区,原来他们是南方一家食品厂的工人,后来两人一起辞职。“以前在县里食品厂工作,但是厂里的效益并不理想,想改变下一代的命运,肯定要走出来。刚开始一到中原一带就想创业,至于做什么心里也没谱,找项目也没有任何头绪,天天骑自行车跑。我们来中原就是想找点事情做,想自己创业,不想再为别人打工。当时家庭条件十分紧张,既然想创业就不给自己留后路,做好了吃苦的准备。”
王莉芳说,创业时孩子都带出来,他们把自己的退路切断了。她建议年轻人想要做事情不要给自己留后路,因为只有这样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自己都不会退缩,勇往直前面对挑战。初入中原的刘一明和王莉芳一开始不知道做什么合适,带来的5000元钱又快耗光了,刘一明和王莉芳商定先做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,于是他们两人开始跟着老乡卖菜卖鸡蛋。“其实不论卖什么东西都要用心,我把卖鸡蛋这个事情当成一个唯一,因此就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投入进去”王莉芳说。卖鸡蛋的生意越来越好,但他们并没有停止寻找更好的创业项目。
“自己摆摊的市场有卖豆浆的,生意非常火爆,当时我老公发现这是一个机遇,我们创业的机会来了。我们老家花生多,我之前的单位就生产花生奶,但是现做现卖的花生奶没有,都是厂家定型包装好的。花生奶研发出来比豆浆好喝,花生香营养价值也高,于是我们决定选择花生奶这个项目。”
有了这个想法后,刘一明和王莉芳分工,刘一明在家潜心研制花生奶,而她继续卖鸡蛋维持家用。“每当我回到家中,锅里、碗里、盆里全部都是花生奶,自己没进门洗手,丈夫就拿着吸管让我喝,让我一直品尝不同的口味,我一顿饭可以品尝20个口味,他一天的时间可以做20种不同配方的花生奶,而且每个花生奶都标好具体时间,每个时间的配方不一样,水、白糖、花生比例成分都不一样,我说那个好喝,他就然后按照这个比例再做一杯,这样不断尝试,一直研发了几个月,最终敲定大家都喜欢喝的配方,作为我们的产品”王莉芳说。
有了产品,接下来就是怎么卖的问题了,王莉芳和丈夫手里都没有多余的钱开店了,怎么办呢?鉴于没有人卖过新鲜花生奶的先例,刘一明想起一个好办法,先做市场调研,刚开始夫妻两个人做了很多花生奶,免费送人品尝,让大家提建议,向别人学习开店的经验。因为手头紧张,夫妻两人商定先找一个不起眼的门店租下来开始卖,门口台阶几米高,还有一个树挡着,这个门店基本没有人要租的,他们就以极低的价格租了下来,2001年5月,当地第一家现做现卖的鲜花生奶店成立.
创业初始的两人很忐忑,不知道丈夫潜心研制的花生奶究竟会怎样,消费者会买账吗?会一炮而红?还是会赔掉这几年卖鸡蛋攒下的积蓄?刘一明和王莉芳的心里都没谱。接下来的情况出乎他们的意料。“花生奶一锅90斤,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卖完了,另外一锅还没有做出来,但是排队的人挤满了街道,我爱人芳香都直不起来腰,从早晨三点开始做,直到晚上九点才结束。他做花生奶,我一个人管包装、封杯、收银,回想起那段回忆,累却很快乐。”
偏僻的位置,加上新研制的心里没谱的花生奶,居然卖的这么红火,王莉芳的心里乐开了花,他们两口子明白,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,他们“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”。生意好了,自然要扩张,从2001年春天到2003年底,短短两年的时间,刘一明、王莉芳夫妻成立了3家分店。“2001年我们办营业执照,工商局同志问花生奶叫什么?我们说是现做现卖,工作人员说这个不行,用你们的名字加个香字得了,王莉芳说,芳香花生奶就是这样诞生的。
直到2006年,芳香花生奶始终只有一开始的3家门店,偶然的机会,他们两口子知道了连锁,两口子又动心了。“于是,我们开始恶补管理理念,进出图书馆、走进大学课堂,参加各种企业经营的培训,学习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课程。”闲时,刘一明夫妇两人经常和朋友一起聊天,探索经营过程中的问题,经常请教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取经。刘一明负责聊天,王莉芳负责记录,晚上回到家再温习一下,当天的谈话内容,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,不断完善自己。每当他们困惑的时候,总会向专家和朋友请教,在聊天中不断碰撞灵感,探索新思路,实施新方法,形成良性循环。
王莉芳笑笑接着说:“2007年的时候,我们对企业文化开始重视,整理了自己的企业一路走来了历程大事件。陆陆续续学习了一系列的营销知识: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,怎么把卖点找出来,其实创业路上我们一路学习。”如今的芳香花生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连招牌都不起的小店,有的是公司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系列的变革带来芳香骄人的喜报。企业化运营给芳香花生奶带来了新的契机,也给刘一明王莉芳两口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,以前只是工厂工人和摆摊小贩的他们,现在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公司,压力可想而知。
王莉芳说:“有时候感觉有点累,想停下脚步休息一下,但我们身上有很多的责任感,很多加盟商跟着我们做,我们肩负着几千人的使命,逼迫我们不能停止只能前进。”现在的芳香花生奶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的模式,每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,他们不必再像以往那样操劳,而是授权给合适的人去操作具体的事情,上令下达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。对于公司目前的整体状况,刘一明夫妇比较满意,回首这十年的光阴,王莉芳说:“创业其实本身很简单,但创业路上有很多辛酸,想要创业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。”
谈到夫妻共同创业,王莉芳脸上挂满自信的笑容,她说其实不管是个人创业,还是夫妻创业,都要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,尤其是身边的亲人和员工,只有这样才能抱团形成一体,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乐生活。王莉芳夫妻都是事业型男女,两人都很好强。但王莉芳公私分明,大的方向与定位都是刘一明来负责,管理人才和沟通王莉芳处理,创业路上难免有摩擦,意见不合想想大家的初衷都是为公司好,这样她就冷静下来。
回首创业之路,王莉芳坦言,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孩子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王莉芳家的孩子早早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。两个孩子一天总共只能花5块钱,为不让父母分心,学校里有什么事大都是自己处理。王莉芳说:“创业初期比较忙,当时好像只有生意,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忘记了,忘记了自己的孩子,一提到孩子的事情我心里难受,感觉没有时间陪孩子,让她们童年少了许多的欢乐,感觉欠孩子很多。记得2004年底,大孩子学习成绩有点下降,问其缘由才知道孩子压力有点大,每当想起这个事情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”
那段时间儿子和她有点疏远,因为刘一明夫妻明天早晨4点就准备店里的事情,晚上12点才回家,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。王莉芳说,自从创业她没有为孩子洗过一次衣服,也没有给他们做过一次早餐,为了和孩子重新建立信任关系,王莉芳每天早起给孩子做饭,没有时间沟通就互相留纸条,这样你来我往,又重新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。一晃眼十年过去了,王莉芳还珍藏着这些小纸条,时常翻看,这纸条里储藏着王莉芳与孩子的爱,每每看到还是会落泪,看到纸条会提醒自己对家人和身边的人要多关心。
最后谈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,王莉芳总结以下两个方面:
一、建议大学生毕业工作两年再创业
刚毕业的大学生,我建议还是先去基层历练,工作两三年然后再去创业,积累一些经验、人脉、资金,这样有利于创业成功。创业会遇到两个问题:资金不够、不知道那个项目好,基于这种情况贷款创业我不支持,压力太大。
大学生心高气傲,做事情往往高调,不想后果。很多都是眼高手低,不能吃苦,怎么可能成功?很多大学生抱怨自己的工作薪资不高或者地位不高,其实要反思一下自己能做什么工作,假如一个大学生没有销售经验,让他担任市场经理你觉得可能吗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其实不管做什么沉下心来,都会有收获,用心做就会快乐。
二、创业项目要找自己熟悉的行业
我们之所以创业成功,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很熟悉,之前我们在食品厂里上班,厂里就是生产花生奶的,说明我们对花生奶非常熟悉和了解。
其次,要善于分析自己创业项目的行情。几千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我们离不开五谷杂粮,五种杂粮大家都很喜欢,永远不会过时。花生奶就是五谷杂粮,而当时的市场又没有做新鲜花生奶,我们又创新制作新鲜花生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