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上海餐饮行业面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与企业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,增长乏力,盈利能力下降,市场表现堪忧。然而购物中心里的餐饮营业额平均增幅却达到24.9%,且餐饮业态的比重大幅上升,超过三分之一的购物中心餐饮比重大于40%。餐饮对于客流量的拉动优势逐步显现,已成为购物中心的中流砥柱,这与餐饮市场的整体表
现呈鲜明反差,引起广泛关注。
日前,上海购物中心协会、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、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共同发布《上海购物中心餐饮发展研究报告》,以上海市内58家具有代表性的购物中心作为研究样本,深度解析了上海购物中心餐饮业态发展趋势。《报告》显示,目前,餐饮已成为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的重要动力,同时,购物中心餐饮格局目前也正处于大调整期,表现在餐饮布局由分散型向聚集型发展,餐厅面积由
大向小发展,菜系也日趋多元化等方面。
尽管餐饮业态对购物中心的重要性不可小觑,但餐饮业态承租能力有限,通常租金不足零售租金的50%,以及低利润率的特点,也让购物中心对其爱恨交织。同时,《报告》显示,由于上海购物中心发展过快,餐饮品牌发展速度无法满足购物中心需求,而且品牌生命周期也出现缩短趋势,这直接导致了各家购物中心争夺人气餐饮品牌,全市62.5%的购物中心均拥有排名前三位的餐饮品牌,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成为购物中心内餐饮业态发展的一个瓶颈。
对此,《报告》建议,未来购物中心引入餐饮业态,首先应认识到,兼具高利润率及独占性的餐饮品牌是最佳选择。利润率高的餐饮通常财务状况比较健康,有更高的承租能力,有利于长久稳定地在购物中心生存下去;独占性餐饮品牌则能够提高顾客忠诚度,并会吸引新顾客慕名而来,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大的客流。
其次,餐饮业态应与零售互动,提升餐饮客流对零售客流的转化率。目前,餐饮客流对零售客流的转化率并不高,但一些购物中心已开始将餐饮与零售商户结合作互动营销,实现双赢。如上海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、正大广场运用了营销互动模式,双向提升零售及餐饮的营业额,其零售营业额增幅超过30%。
此外,随着市场细分化态势加剧,越来越多的餐饮集团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策略,旗下拥有多个餐饮品牌。引进多元化经营的餐饮集团,对购物中心而言可以同时引入多家餐饮,加快招商进程、快速去化面积,而多元化的菜系及品类还能覆盖不同消费客群;对餐饮集团而言,多个品牌进入同一家购物中心,也便于统一管理,节省运营成本。